发布时间:2024-01-04
近日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了解到,2023年我国物流业迎来恢复性增长,全年社会物流总额预计将达350万亿元,我国仍然是全球需求规模最大的物流市场。制造业升级、消费新业态、新能源“新三样”等重点领域需求贡献率稳中有升,电商物流、即时配送等细分领域保持较快增长。
这一年,我国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全国规模以上物流园区超过2500个,国家物流枢纽布局达到125个,示范物流园区100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66个,“通道+枢纽+网络”的物流运行体系初具规模。
这一年,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快速成长,中国物流50强企业中千亿级规模企业首次超过5家,全国A级物流企业达9600多家,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达250家。
这一年,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物流与供应链领域成为重点。全国网络货运企业约3000家,赋能中小微物流企业走上“数字高速公路”。大型企业纷纷建设供应链服务平台,拥抱产业物联网。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启动,无人车、无人仓、无人机等得到广泛商用,改变物流作业方式。
这一年,绿色低碳物流成为关注热点。国务院发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提出大力发展绿色运输体系。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正式推出物流行业公共碳排计算器,标志着国际国内碳排放互认工作启动。邮政快递车、城市配送车等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开展试点。
这一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批准设立创新物流技术委员会(ISO/TC 344),秘书处和国内技术对口单位均设在中国。推动数字物流标准化、国际化发展,为引领数字物流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表示,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大盘稳定、物流市场温和增长的大势没有变。我国物流业仍将保持较强韧性,全社会现代物流发展潜力巨大,物流业正处于持续平稳增长和结构调整加速期,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激发消费潜力,中高端制造需求贡献将持续加大。在新的一年里,“走出去”步伐将进一步提速,交通物流基础设施联通带来国际物流便利化,属地生产、全球流通成为趋势,在考验国际供应链韧性安全的同时,也带来物流保供稳链的新机遇。
武汉市黄陂区迎来了航发智慧物流园项目的正式启动,这一事件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进入了实质性的建设阶段。
在成都,北有成都国际铁路港、南有蒲江铁路物流港的“两港南北呼应”格局即将成为现实。
临沂是全国著名的商贸之城、物流之都,全市1700多家物流企业。
史上最长“双11”的第二波尾款支付正式开启,截至当晚9点,京东“双11”成交额、订单量及下单用户数保持双位数增长,超1.6万个品牌成交额同比增长超3倍,成交额破亿元的品牌数量同比增长超40%,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5倍的商家超过17000家。
山东临满欧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咸友涛拿到全新定制的35台TIR跨境运输牵引车的钥匙,当即安排启程奔赴万里之外的俄罗斯莫斯科、喀山、圣彼得堡。
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了解到,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社会物流总额为258.2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6%。
泾源县公安局治安出入境管理大队联合邮政、住建、人社等单位深入全县寄递物流业开展安全检查。
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联接生产和消费、内贸和外贸。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流通效率和生产效率同等重要,是提高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效率的重要方面。
金华轨道交通集团与顺丰速运在市域轨道交通金义东线轨道大厦站联合启动了浙江省首个“低空+轨道物流”空铁联运项目——“金轨快运-天翼行”。
上合国际枢纽港乌兰察布港区揭牌暨首班“上合示范区+乌兰察布—莫斯科”TIR首发仪式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举行。
物流行业迎来政策利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促进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
两架无人驾驶物流航空器成功完成从珠海桂山岛至东澳岛、外伶仃岛的货运,标志着“桂山岛—东澳岛”“桂山岛—外伶仃岛”两条低空物流航线正式开通。